第44章 幺蛾子
作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引进人才,老单在上海一扎根就是三十多年。他祖籍山东,二十几岁来到上海,带领马陆镇的农民们科学种植葡萄,让一个并不是中国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,葡萄丰产,技术领先,成为农业部颁布的“中国葡萄之乡”,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巨峰葡萄最成功的地区。
最为难得和交关称赞的是,在我们全国,葡萄种植户遍布大江南北,而老单是最早认识和提升葡萄经济价值的人。二十几年来,每到“马陆葡萄”的瓶颈期,他总能敏锐地嗅出“时代气息”,快人一步地进行变革。从最早到最好,每一步都恰好踏对了点,最终终于成就了“马陆葡萄”如今的名声。到现在,这个老单,不仅是马陆葡萄的鼻祖,也成为了目前整个马陆葡萄市场的风向标。
老金一讲起过去,意犹还在。他说道,那时候,一名社办企业工人一年的工资不足八百元,但马陆农民种葡萄每亩收入就能达到四千元,你们想想看,老单到底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。
关于这个传奇人物,王一元早有耳闻,但今天听老金谈起,仿佛又有了新的闪光点。但王一元心思一转,暗自想道,这个老金,怎么忽忽然和我们摆起来龙门阵,说起了这个长长的故事,这其中又包含有什么意思?
王一元笑着对老金说道,老金师傅,你今天肯定要和我说重要的事,要不你不会就这么着,和我们单独说起你们马陆的这个传奇故事的。
老金哈哈说道,小王到底聪明。接下来我还要和你说的第二件事。
从栽种到成为一张“地域名片”,马陆葡萄走过了几十年的探索道路。早在九二年,马陆镇成立了葡萄研究所,进行技术攻关,控制产量,调整品种结构,葡萄种植转为质量效益为上。葡萄研究所顺势而为,出于对品牌效益的重视,早就注册了“马陆”葡萄的品牌商标。
也在这时,随着葡萄产业的日益发展,现在的马陆镇开始思考,除了商品商标之外,有没有更高的台阶来引领区域经济发展?几经论证,马陆镇决定走从商品商标到地理标志商标的跨越的思路。但是其中最大的困扰,就是马陆葡萄注册地标商标的症结。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,地理标志商标是集体拥有,必须要从商标持有人手中拿出来。
他笑着问王一元,但你想过没有,为什么马陆现在的其他的种植户,基本都没有包装?难道他们都不知道,这样一包装,还可以多卖钞票的?
王一元摇摇头,表示不知情。老金却转向旁边的年轻人,介绍道,这位就是葡萄研究所的小吴。让他来说说。王一元他们站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