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

首页

第十章 第十周

好吧,等晚上儿子回来,我要按照流程给他写请假单,那时再把原则和他梳理一下。这就是成长中的一件小事吧,重视而不焦虑!

跳出这件事情本身,我也想说一下教育者的部分。

我觉得家长和老师,作为孩子身边的成人,在这一事件中是需要反思的。

而实际上,我相信老师们在孩子们的事件的触动下,已经被迫去反思了这个事情。

七八个孩子,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,包括四个年级的孩子,想要参加飞盘比赛,但是需要占用上学的一天,想要请假。但是他们选择了先买机票,再请假。

问题是四个年级的孩子都有,当然有像我家儿子这种不清晰的孩子,但是也应该有清楚学校规则的孩子吧?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样去行动了呢?看来……

确实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清晰,没有清楚地把底线说清楚。

请假的时候,老师们觉得不合适了,但孩子们机票都已经买了,怎么办?让不让他们去呢?

如果让,显然这是不符合教学原则的事情!教学期间,怎么能去参加其他的活动?

如果不让,但显然没有预先说清楚;而且会引起孩子们极大的情绪;并且还涉及到一两万的费用。

怎么办?怎么办?怎么办呢?

于是学校最后的决定是“让”,但同时补漏洞,并知会家长请假的原则,并且和孩子也再次清晰原则。

相信不会有下次,如果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的话,学校一定会秉持原则坚定地处理。

这次,学校要承担原则不清晰的后果。

所以每一次的事情,是危也是机,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。

希望学校和家庭都能有所收获,有所得,那么这样发生的事情才发挥了其应当发挥的价值!

今天早上儿子要坐飞机去打飞盘的城市,这两天孩子爸爸总在问我“儿子知道要早起吗?”“机场要提前几个小时到呀?”“他带箱子吗?”“他东西都准备好了吗?”“他早上知道起床吗?”我深深地感受到操心,担忧和焦虑。

我想到两年前我也是如此担心儿子,结果上了高中之后,被儿子已经锻炼出来了,他说好的事情我就放下我的焦虑。

比如早上我要叫他三遍,儿子说“妈妈,你只要叫我三遍就行了,我要再不起来我自己负责,我迟到了我负责。”于是我就不再为他的迟到担心,虽然偶尔也会多叫他一遍。

而孩子爸爸是一周前来这里的,还没有被儿子锻炼过,于是他早上总是问我,“他怎么还不起床?”“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