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上海繁华

首页

第57章 田径场的深情

我领着你去校园里遛一圈。

边走康宁边介绍,这里是我们华政的长宁校区,学校原来是我们中国的第一所教会大学,圣约翰大学的原址。这些中西合璧,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,大部分是圣约翰大学1939年之前建造,前后约60年陆续建造完成的。在建造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,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,人们称之为约翰式的中国高等学校著名建筑群。

康宁说道,只是现在华东政法大学的这个长宁校区,主要是给研究生在用,还有一些自考生,本科生应该主要在松江校区那边。

不得不说,这个华政的校区非常漂亮,不大的学院校园内,却是有着大片的草坪,石子铺成的小路,一处处低矮的树丛。在其中行走,到处都能感觉到书香气息和古朴的历史沉淀。校园三面环水,苏州河在这里转了个近180度的弯,环绕形成校园的这个半岛。

康宁充满回忆,我们学校一年四季,都有不一样的美丽景色,樱花、枫叶、银杏、下雪,我都见过的。大叔,到时候你有机会来看看,确实很不错的。

从食堂出来走不多远,就是有名的韬奋楼。中西结合风格的韬奋楼,其原名“怀施堂”,后来为了祭奠圣约翰大学的著名学生邹韬奋而改名。怀施堂是圣约翰大学最为著名的建筑物,为二屋砖木结构四合院教学楼。

而在王一元看来,站在这个类似于四合院的独立院落,仿佛穿过时间的门洞,恍如就看到了民国那个时代的原貌。他自言自语的说道,这一个独立的小院,还有这一幢的楼房,怎么我的记忆里,就是这么的有熟悉的感觉呢?

康宁笑道,大叔,你肯定是上海滩的电影看多了的。这幢楼就是影视里经常出现的“上海警备司令部”原型。据说上海解放时,这里还是陈毅司令的总指挥部。

王一元在自己额头上拍了一记,说道,对的对的,难怪如此。院子正中间有邹韬奋的雕像,上面记录了这位爱国知识分子的生平。他曾经主编过不少的爱国刊物,也痛恨当时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,领导过救亡运动。只是可惜,他没有等到中国的解放。看完雕塑下方的文字介绍,王一元连连感慨。

康宁领着王一元上了二楼,在整个的教室外都走了一圈。这里的楼房,墙体以青砖为主,配以局部红砖线条和拱券,栏杆均采用木花板形式,木门、木窗、木地板、木楼梯虽显得旧了一些,却都很有情调。

我当时就在这里学习的。康宁指着208教室的门说道。推开门,不料其时正有不少学生在里面晚自习,听到推门的声音,都一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