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8章灯下黑
战斗机的跟随下,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。
终于,透过风挡玻璃,夜色苍穹下的海岸线,出现在了飞行员的视野当中。
“嗡~~~嗡~~~”刘毅手中卫星电话发出有节奏的震动。
浅野英男和濑户康安瞬间聚焦的眼神中,刘毅第一时间按下了接听键。
电话放在耳边凝神听了两秒,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。
挂断通话,一屁股坐到礁石上,有气无力的说了一句:“去把地革掀开。”
濑户康安听不懂“地革”是什么,看着刘毅满脸的问号。
刘毅不耐烦的指着旧屋说:“里屋地上铺着的地板革。”
“地板革!”濑户康安恍然大悟,转头冲浅野英男喊:“床革…一卡卡拉!一卡卡拉~”
“纳尼!?”浅野英男杵在那反应了一秒,醒过神来的瞬间,转头就往旧屋冲去……
二战后期岛国被老美飞机给扎的遍地瓦砾,但纵观全境,京都绝对是挨炸弹最少的城市。
也正是这个原因,大量的历史建筑才得以保存至今。
老美轰炸机很少“光顾”京都的原因很复杂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历史文物。
对此岛国人可不敢当真,毕竟高卢鸡被小胡子连炸带抢的搞成什么模样,他们再清楚不过了。
所以,整片地区的防空公事和掩体的新建和扩建加固工作,就从来没有放松过。
陆地上大肆修建公共避难所,冲岛上可没有那个条件。
地质结构决定了,如果修建容纳几百人规模的中大型避难所,而且还得能抗住老美的航空炸弹。
不但需要施工机械上岛辅助,还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加固。
既然集中避难行不通,那么,就只能各家顾各家,或是邻近的几家一起合力掏洞。
灯塔边的旧屋当时住着老弱共四口人,周围没有邻居,四口人只能自己动手。
可距离海边太近,房子周围都是沙地,根本不适合挖防空掩体。
林子里倒是可以挖,但一个是距离有些远,听到警报再跑过去怕来不及。
再一个林间的地里,全都是交错的树根。
年轻人挖都费力,四个食不果腹的老弱,还没有趁手的家伙什儿,根本就搞不动。
无奈之下,干脆把屋内的地板启开几块,利用房子地基的支撑,勉强挖出了一个两米多见方的空间。
寻思着一旦轰炸机来了能就近钻进去,至于房子会不会被炸塌,木质结构会不会着火,那些都根本顾不上了。
战后岛国经济从极度困